邦称汉王后,战事规模升级之下,靳歙的表现愈发夸张了。
比如彭城之战,楚霸王项羽人生中的第二次高光时刻,世人皆知刘邦最后惨遭大败,狼狈而归,然而里面其实有一个极为有趣的小插曲。
便在楚军大举反扑时,汉军人人危恐,四方都有倒戈反叛,其中靳歙所镇守的雍丘也出现了这个情况,结果他不仅据城自守平定了叛乱,保住了城池,还在自家军队一溃千里的大势下逆流而上,主动出击,在荥阳大破楚军。
这一役,靳歙又创造了一个极为夸张的数字,抓俘并劝得军官十四人及部下四千六百八十人归降刘邦。
请注意,这可是发生在彭城之战的时期,彼时的刘邦正被项羽打的抱头鼠窜,可以说无论是这场胜利,还是能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抓俘这么多人,都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
关键是还能劝降他们,还敢容纳这么多的俘虏...
后面靳歙也一直都是这样与之不同的打仗,别人的战绩中不是大胜就是攻占了多少地区,而靳歙呢?就是一个劲的抓俘虏,劝降。
朝歌一战,俘获敌两员骑将
,并车马二百五十匹。破赵军之战,俘获敌军官六人,并降卒二千四百人。平阳一战,俘获官吏两人。好吧,对于楚军就是势如破竹了,汉军一路高歌,自然靳歙部也是乘胜追击了。到最后的江陵一战,俘获楚国上柱国大司马及以下***八人,并生擒临江王共尉。
当然,靳歙俘虏过最大牌的一个,还要说是兵仙韩信了,但这个倒不能算是单纯的军事胜利,毕竟其中有陈平出谋划策,刘邦亲自动手的原因。
不管如何,靳歙的确算是一个极有个人特色的名将,所以周瑜说他是「不杀之胜」,只是无论个人的名望还是家族发展都十分一般(靳家的爵位在文帝时期便「莫名其妙」被削了,导致从头到尾,两汉时期其都不算世家),不免叫人觉得可惜。
「子义兄说得极是,沙场争锋,得胜已是不易,歼敌更是艰难,如靳歙这般「不杀之胜」却是难上加难。」
周瑜瞅着少女睡得香甜,也开始放轻声音,「虽说慈不掌兵,但为将者心中当有尺度,形事当有分寸,寇可灭,敌当诛,却不可滥杀无辜!「
「好一个不可滥杀无辜!「
听到这话,太史慈大是认同,险些便要击节而赞,将将忍住,连连点头:「此言深得吾心,不止为将者当如此,为人主者更当如此。」
说到这里,似是想到什么,面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