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长长的队伍行于紫禁城的御道上。
前列为导象、宝象、静鞭。
次为前部大乐队,再次为各种仗、旗、殳戟、弓矢、瓶炉及前引佩刀大臣等。
玉辇居中,后扈有佩刀大臣、豹尾班各侍卫、领侍卫大臣及管宗人府之王公大臣等大批官员。
身材消瘦的皇帝穿着朝服坐在玉辇中。
脸上虽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但眉宇间盘旋着一丝清晰可见的忧愁。
『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
……
【清文宗,名爱新觉罗·奕詝,道光皇帝第四子。】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1850年2月25日),道光驾崩。】
【同年正月二十六(3月9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丰”。】
【咸丰登基时,差四个月才满十九岁。】
【作为一个掌管四亿人口的大国君主,他显得太年轻,但从清代君主继位的年龄来看,他还不算太小。】
【可是,顺治、康熙登基后,朝政分别掌握在多尔衮、鳌拜手中,若抛开传统政治学中的“谋篡”罪名,应当说,这些辅政大臣于国政甚多功绩。】
【乾隆继位时虽不比咸丰大几岁,可他接手的是雍正留下的丰厚遗产,本人又天赋点满。】
【可咸丰呢?他接手的是道光留下的烂摊子,自己又乏才缺识,只得将求助的眼光转向满朝文武。】
【道光三十年二月初六(1850年3月20日)咸丰登基后的第十一天,便由内阁明发上谕:
凡九卿科道,有奏事之责者,于用人行政一切事务,皆得据实直陈,封章密奏,俾庶务不至失理,而民隐得以上闻。】
……
大清·咸丰时期
倚着明黄色的软枕,咸丰冷眼看着天幕,咳嗽了两声。
“朕,真是年轻啊。”
满朝文武最大缺陷就是缺乏实际经验。
九卿科道在京官生涯中也只是做过一些堂官,而未在实际操作层面的司官一级工作过。
这帮人一生研习经典,心得颇丰,由此引申出来的治国方案是一套一套。
但只有做过具体工作的官员方能体会到理论与实际工作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
尽管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治不了天下。”
此时,一名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