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提出的思路乍一听相当放飞自我,但如果仔细想想倒是并不离谱。
因为电磁干扰,至少是注入式和转发式电磁干扰作为一种收到雷达波之后才能进行应对的干扰模式,对于本身不发电磁信号的被动探测手段几乎无能为力。
其实选择歼轰7作为平台也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
较差的机动性和较大的雷达反射面积决定了其本身会成为一个相对显眼的目标,如果对方有预警机进行指挥的话,很容易提前发现并拦截这架游离于战场之外的、蠢蠢欲动的飞机。
2*15kw的供电量相对不足,在面对真正的高强度电磁对抗时也会成为一个短板。
但眼下华夏才刚刚开始对苏27的国产化,至于隐身飞机更是连个影子都还没有。
堪用的重型战术平台只有这么一种。
总比运8强吧……
不过反过来说,敌方预警机发射的电磁波同样可以成为被动探测手段的助益,并且如果有一种射程足够远的反辐射空空导弹的话……
笑死,什么预警机,老子打的就是预警机!
总之,世界上固然不存在一种完美无缺的武器,但多种并不完美无缺的武器如果配合得当,仍然可以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实际上,这个模型对于郭工刚刚提到的对低RCS目标,也就是隐身目标的探测,也是有潜力的。”
刚刚一直静静听着常浩南讲解的徐洋此时也开口补充道:
“不过这需要一些更加独特的技术,比如检测前跟踪(TBD)算法,用未经过参数提取的粗数据,或经检测门限很低的参数提取算法处理得到的点量测数据,对目标似然比函数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累积,从而提高被动雷达的信噪比。”
“我和常博士试了几种思路,发现目前阶段基于迭代的TBD算法每次只能处理一帧数据,无论从数据积累速度还是计算量的角度出发,在工程上基本不具备可操作价值,等我回所里之后会重点关注一下这个领域的研究,争取能在一到两年时间里拿出一个可行的成果出来。”
具体到控制学和算法理论的专业上,徐洋甚至并不比开了挂之后的常浩南差,加上后者的主业毕竟还是搞航空,所以也就当仁不让地揽下了这个任务。
反隐身,对于目前的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考虑到华夏暂时没有条件建设诸如顿河2N这样以力破巧的超大型雷达站,那就只能在四两拨千斤的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