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闻俊的力劝之下,常浩南最终还是点了头。
他本来还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以个人名义捐一部分奖金出来作为赞助,但却被前者给拒绝了。
按照吴院士的说法,常浩南能同意拿出自己的名字,就已经比钱重要得多。
至于钱的问题……
华夏数学界穷是穷了一点,但对于一个预计每年不超过10名获奖者的奖学金,还不至于赞助不起。
于是,日后在华夏理论研究界声名赫赫的“常奖”,就这样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现场,以一种看似随意的形式被确定了下来。
一个奖学金,相比之前那个要建立数学研究中心的狠活来说,自然属于小事。
甚至都不需要常浩南自己做什么。
只要每年面试一些最终的入围候选人即可。
实在抽不出时间还可以委托他人,或者过些年就可以在线上进行。
这对于他来说确实是比较友好的。
因此,在开幕式第二天上午做完一小时报告之后,常浩南就重新玩起了失踪,没有再参与本届大会后续的其它活动。
好在数学界也习惯了这种情况,而且四名菲奖得主中毕竟还剩下两名“正常人”,所以,这件事倒也没有引起过于大的波澜……
实际上,常浩南在领过奖之后的当天下午,就已经收到了大量的邀请。
正如两年前庞加莱猜想刚刚被证明完那时候一样。
毕竟,给学术圈名人堆帽子蹭热度这种事,国内国外都相当热衷。
各种名誉学位、名誉教职、听过或者没听过的奖项……
眼花缭乱。
要说常浩南对这种行为有多排斥,那倒也谈不上。
更何况其中很多都表示,可以根据常教授的个人意愿进行远程授予,或者直接加急,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走授予程序。
要是真能这样拿到一个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或者斯坦福之类顶尖高校的学位乃至教职,他还是愿意接受的。
只不过,在报告完成之后,他就接到了来自镐京的消息。
空警2000的舱内设备安装阶段,已经进入到尾声了——
预警机除了机背上的大型天线以外,还需要在机舱内安装雷达后端,以及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和指挥控制系统。
小玩意倒是还好,但其中有很多设备体积庞大且不太容易拆卸,很难从客舱门直接送进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