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早在80年代中后期,华夏就已经意识到了卫星在现代战争中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
但受国力所限,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建成像美苏那样规模庞大、功能齐全的人造卫星网。
因此,在大力发展卫星技术的同时,也陆续开始探索各种反卫星武器的可行性——
跟一些科幻文学作品中的想象类似,当年的华夏,也确实有过“把对手的信息化水平拉到跟自己一样再依靠丰富的经验战胜之”的思路。
当然,思路归思路。
后来很快发现,拦截航天器和发射航天器的难度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相比于把敌人的卫星全打下来,反而还是自己也建成一个卫星网的可行性更高。
加之华夏的卫星和火箭技术在90年代中期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所以重点方向也随之确定为一系列定位、通信和遥感星座。
但作为兜底手段,卫星拦截这条线也没有完全放弃。
最终形成的技术验证型号中,其一是用于致盲和干扰的高能激光器,其二就是刚才首长口中的“动能”系列反卫星武器。
按照计划,后者预计将会在2007-2008年之前进行第一次测试。
不过这里面还有个问题。
21世纪的国际环境不比过去。
无论大家私下里怎么撕逼,但至少在明面上,和平利用太空都已经成为了国际共识。
华夏在航天领域本就是相对弱势,目前又正处在争取太空合作的关键阶段。
在这种大背景下贸然进行一次反卫星试验,很容易授人以柄,引发外界的集体反弹。
而如果真像这份报告中所说,对方的拦截计划可能产生一个足以危害航天器安全的太空垃圾,那留给华夏的回旋余地可就大了。
因为这个系列武器虽然名字叫做“动能”系列,但是,把动能拦截器精准送入高轨道还要保证能恰好迎面撞击目标,这个难度确实有亿点大。
所以为了保证首发任务的成功率,动能-1携带的其实是个定向爆破的破片战斗部。
无论成败,都势必制造成百上千的太空垃圾。
而如果让美国方面首先承受这一系列舆论冲击,产生的风波就会小上很多。
别问,问就是NASA先干的。
这当然称不上公平。
但就是现实。
此外,当前计划中的拦截目标是一颗早就到寿报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