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讲究中庸之道,《论语》中有所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喜怒哀乐,都是德行体现,该喜的时候喜,该悲的时候悲,这就是顺乎天意,谓之“中庸”。因此,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综合来看,与道家有一定相似性,甚至取巧于道家也不为过。
天与人,本就是一个造化炉子里的产物。天道莫测,人道却有衡量标准。天道酬勤,人道也要酬勤。天道不懂喜怒哀乐,人道却比天道更胜一筹。因此,天道和人道,基于一体,性质相似,却也有不同之处。
丁耒现在的状态,最为符合“天人合一”的造势,他的心态均衡,如一潭清泉,而俞大猷,反而更像是一团火焰,人虽老迈,心却更显年轻。
俞大猷看着丁耒,丁耒也看着俞大猷,二人端坐平和,心思各异,密密织织,仿佛两张不同的大网,各自罩着自己,完全是两类格格不入的景象。
就连裕王也吃惊万分,丁耒的话让他茅塞顿开,可是丁耒才十七八岁,还未到弱冠,已经有这样的才学,而且武功更是如此可怕,这样的人才,举世罕见。
云从经也托腮沉思,他隐约一敲手,从背后落下一个画板,毛笔一挥,在黑暗中,他目光似火,紧紧盯着,就画下一片草图,一旁并先行落了一个款:《老少论道图》。
二人坐着,丁耒忽然笑了。
“你笑什么?”俞大猷心中一紧。
丁耒道:“我笑你现在像个年轻人,而我像一个老人。”
“不知道你听过那个故事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你现在功高却不如李广,老成不如冯唐,你觉得你现在究竟几斤几两,值得我们这样去卖命于你?”
俞大猷本来听得有些不对,现在再仔细一想,更加窝火,本是躁脾气的他,爆发出自己的性情。
只见他一个弹身,抖手如风,直透衣襟,成排气浪滚滚。
他没有对准丁耒要害,而是准备来一个下马威。
毕竟是个人都明白,丁耒把他得罪狠了,而且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他老脸都挂不住。要知道,嘉靖帝本人都不敢这么轻言其不是,何况丁耒只是一个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