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宪历。
汉代以前,中国的历法比较混乱,西周以11月为岁首,每年只有春秋两季,没有夏天和冬天。到了战国的四分历之后才有了一年四季,可历法依旧不太统一,比如秦国每年以10月为岁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古人靠观测星象确认历法,方法没错但观测手段比较简陋,误差比较大。随着日积月累,误差会越来越大。
到了汉代,误差已经大到无法使用的程度,汉武帝不得不令司马迁父子重新修订历法,正式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其中,确定了每年12个月,这就是太初历。
到了唐代,印度文化传入中国,除了佛教之外也包含历法。印度僧人善无畏的弟子僧一行参考了印度九执历,修订了大衍历。
元代的授时历则是云集了一大批阿拉伯学者,彻底做到了多种文化的融会贯通。到了明崇祯时期,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参考了欧洲数学算法,汇同传教士汤若望修订了崇祯历。
看,李天经确实有点特殊才能吧,也值得精心培养吧。洪涛虽然很熟悉后世通用的格里高利历,但对农历真不摸门。想让粮食高产,除了农药、化肥之外,历法也很重要,他一个人说不定能顶百万亩产量。
当然了,李天经现在可能还没能力修订历法,不要紧,洪涛可以给他创造更优越的学习环境,比如说系统的接触数学、几何,再比如说有限度的明白地球与行星、太阳的关系。
另外洪涛还想招收几名来自欧洲、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一起进入钦天监参与历法修订工作,看看能不能在诸多种文明的碰撞下,撞出一些灵感的火花。
不过这个愿望可能要拖一拖,目前来讲让西番僧人入朝为官好像不太靠谱。礼法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想改变只能潜移默化徐徐图之,太生硬了容易出事。
接下来是兵部,有了兵部侍郎孙玮做榜样,在谋反案中落马的兵部官员数量仅次于礼部,目前人员短缺急需补充。
皇帝钦点之人也是景阳三年的科举进士,现在翰林院任九品侍书的孙承宗,因奏对山海关防御体系内容详实、数据充分,破例擢升兵部武选清吏司五品郎中,主抓练兵。
谈起明朝中后期的对外战争,孙承宗肯定算一号人物。他是个读书人,从未领兵作战过,但被天启帝任命之后,在辽东断断续续经营了十多年,细心打造的关宁锦防线一直很稳固。
虽然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耗费了大明朝廷很多财力物力,可效果还是不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