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军伤员有十几人,他们一人照顾两个都照顾不过来。
收走了所有的武器,留下一天的口粮,李诺一带着战士们下了山。
至于山上的俘虏和伤员,自己人手有限,实在是无法留下人来看守,只能让他们体会一把野外生存挑战了。
路面上工事里的士兵,早就跑得无影无踪,李诺一让一小队派了几个人回去,将车辆全部开过来。
等车子到了,大家将缴获的武器装备搬上车,开始继续行军。
接下来的路程走得比较慢,因为时不时的会有飞机从空中飞过。
飞机往往并不停留,只有一次,一架飞机飞到低空,在车队上空盘旋了一圈。
李诺一当时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他甚至暗示胖墩到自己身边来,如果有突发情况,就立即取出防空导弹,拿给胖墩发射。
他自己则抓紧手中的武器,指望有合适的角度,就将在低空飞行的飞机打下来。
战士们都紧贴着货物和车厢厢壁,尽量让敌机不容易看到。
好在这架飞机飞了一圈后,并没有再降低高度,而是大摇大摆地飞走了。
车队所用的车辆涂装,都是美军的,这架飞机的飞行员是个粗心大意的人,没看人只看车,认为是自己人,留下了虚惊一场的众人。
这件事之后,李诺一就更小心了,他专门到了后方老金开的装甲车上,站在车里操作外面的防空机枪。
一路站着虽然累的很,但是有枪在手,他要安心许多。
到了中午时分,秀才用对讲机告诉李诺一,前方没有大路了,要到目的地必须走山路。
这个情况李诺一清楚,如果不是地形复杂,美军也不至于只有水门桥一条路可供撤退。
按照商量好的计划,他们赶到了秀才找到的车辆隐蔽点。
将卡车和装甲车都藏进了一个山洼里,战士们带上了充足的弹药,立即徒步进山。
秀才有着敏锐的方向感,他在前方带路,一路上绕过了敌人两处防守的山头,翻过了三座山头,也没有暴露他们的行迹。
在下午四点钟的时候,秀才带着大家上了个小山头,站在山头上,李诺一看到了那座历史出名的水门桥,也就是团部命令中的发电所。
当时志愿军图纸标注的这个位置为发电所,美军称呼为发电站。
至于水门桥这个词,是战后老外的一些书里的叫法,国内翻译过来后,也慢慢开始改叫水门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