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百姓,真心实意的承认自己是秦人,而不参与反叛。
最开始的时候,嬴政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坚持依法治国,企图用严苛的刑法,强迫六国百姓归心大秦。
很明显,这种方法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顺利的话,那么百姓会在严苛的法律监管下,渐渐顺服,随后便可以慢慢教化。
万民归心,不过是一个人时间问题。
但是,若不顺利,那就会起到反作用。
事实上,这种治国方式,最终在历史上,成了秦末乱世的导火索。
然而,科举制度一出,却直接化解了大秦的内部矛盾。
大秦朝堂,以极为宽广的胸怀,开放了当官的途径。
而如今,大秦的新一轮科举,又将开始了。
比起前面的几届科举,这一届的科举更加完善。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扶苏为首的新朝廷,总结前几届赵昊制定的科举制度,做出了一些改变。
特别是京考名额,会根据各郡县的人口,以及历代成绩综合评定,划分名额。
这说明,关中老秦人,在科举制度中是没有任何优待的,跟外郡县一视同仁。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外郡士子感恩戴德。
一时间,咸阳城中的大街小巷,各种茶馆酒肆中,全部都是高谈阔论,热议科举的士子。
他们操着各种外地口音,说得眉飞色舞。
很多士子,将关中士子贬得一文不值。
说起打仗,你们老秦人是利害,但要说到读书,你们老秦人连弟弟都算不上。
都是宝宝!
几天时间,因为出言不逊,被赶出门的外郡士子,不知道有多少。
老秦人一个个更是义愤填膺。
若不是咱们镇北王给你们这些人一条路,你们现在还在老家吃灰呢,居然敢蹬鼻子上脸。
但生气归生气,科举考试,并不是谁的嘴巴厉害,谁就能高中状元。
回过头来,老秦人们又将憋闷撒在了自家孩子身上。
家中有自小读书的老秦人,门槛都被踏破了。
邻里乡亲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送上了门。
临走前,还不忘说一些怪话。
“现在的大秦富裕了,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你娃就好好读书,别的什么都不要管,有咱们帮衬,饿不死!”
“等科举中了,你们家娃看中那个闺女,咱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