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了靠山的崛起。
越是如此,越要将这份紧密的联系保持下去,在狄进初回河东,担任要职,身边缺少帮手的情况下,雷家更要竭尽全力地相助,容不得半分懈怠。
错过这一次,等到对方入两府了,哪还有他们卖力的机会?
所以寒暄过后,雷彪神色一正,主动改变了称呼:“狄相公容禀,雷某这里有一些关于转运使胡公的动向,胡公一心兴修水利,多为百姓所敬,只是如今战事一触即发,他却依旧行走各地,雷某着实担心啊!”
“哦?”
狄进眉头微动,正色道:“请讲!”
早在差遣正式确定前,他就开始提前了解如今河东的班子了。
这一任的河东转运使,叫胡令仪,是一位七十岁的老臣。
此人和陈尧佐有点像,都是擅长水利修建的能臣,陈尧佐在并州知州任上时,就几乎不坐镇州衙,而是带着一众人在汾水两岸考察,每每汾水暴涨,并州的百姓为之忧虑,陈尧佐就率众修筑堤防,又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如今安定的水利,都是仰赖他的功绩。
胡令仪也是如此,他之前任两淮都转运使,当时范仲淹征集四州民夫,四万余人开工筑堤,因恶劣天气和怪潮,刚筑的海堤就多处决口,民工冻死、饿死和累死一二百人,工程被迫停工,胡令仪经过实地考察,最终断定不是范仲淹的责任,力主继续修堤,才有了后来的捍海堰。
就在天圣八年初,胡令仪调任河东转运使,这位老者也不在并州闲着,直接巡视地方去了。
不得不说,七十岁高龄了,身体是真棒,怪不得后来活到近九十岁。
现在雷彪不仅早就查出胡令仪的位置和动向,还将他来到河东后的经历详细描述出来,尤其对于辽国的警惕和河东军备不足的担忧,显然是早有调查,做足了功课。
当然表面上不能说是打探官员的性情喜好,得以担心胡公的安危为由,堂堂正正地关心。
狄进仔细听着。
这些讲述很关键,能够进一步了解胡令仪的为人。
目前看来,这位转运使不是阻碍,以对方温和的性情,哪怕看不惯自己太年轻,也不会在转运之责上使绊子。
当然保险起见,狄进离开京师前,早就拜托范仲淹,给胡令仪去信一封,范仲淹欣然应允,现在那边应该也有沟通了。
雷彪详述完胡令仪的事情后,稍稍察言观色,但狄进表情沉静如水,一时间也看不出是否满意,顿了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