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的态度,让他感到了警惕。
“太后用的是以退为进之法,已经将官家给架住了!”
狄进由于有河西的亲身经历,再结合如今京师的风波,马上意识到这场争斗的关键。
归根结底,还是孝道!
百善孝为先,封建王朝都是以孝治天下,这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适应了古代社会结构的需要,因此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尊崇和提倡。
刘娥虽非赵祯亲母,却是嫡母,在真宗驾崩,年幼的官家仅仅十二岁的时候,是她垂帘听政,镇压住了丁谓等权臣,令风雨飘摇的朝政重回安定。
此世更是在她执政的过程中,攻灭了边境大患西夏,提拔了包括狄进在内的一众能臣,结果官家一长大成年,就迫不及待地争权,逼得她还政。
诚然,知道其中缘由的臣子,会清楚是刘娥提出衮服祭祖,严重的僭越,刺激到了天子,可话又说回来,刘娥确实提出衮服祭祖,可她只是提出了这个想法,并没有实施,相反现在帝后两党斗得如火如荼,支持官家的声浪越来越高,倒是真的要逼迫执政太后速速下台了。
本来太后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是可以预见的,赵祯完全可以等,结果现在好似逼母退位,落得个不孝乃至忘恩负义的骂名,这可是影响统治根基的大事,何苦来哉?
所以当刘娥盛赞狄进时,赵祯才会不安。
说得难听些,这位官家固然仁厚,可此时此刻他的潜意识里,其实希望看到的,是刘娥对功臣不好,那么自己的行为才更富有正义性。
结果刘娥并没有这么做……
“姜还是老的辣!”
狄进旁观者清,能体会到其中的微妙,若只看朝堂上的风向,认为太后真的落于下风,官家必胜无疑,那就大错特错。
如果换一位对待朝局不敏锐的官员回来,眼见帝党如火如荼,一力附和官家,必定陷入危险之中,也难怪之前两府几经考虑,最后将权知开封府事交托,这个时期的开封府衙主官,比起寻常任上的更具考验!
各种念头在脑海中跃动,殿内的气氛依旧和睦。
刘娥嘉奖了国之重臣后,突然叹了口气:“狄卿家初回京师,权知开封府事,京畿要务,老身放心托付,然有一案,却始终挂念!戚里有殴妻至死者,你可听闻?”
狄进还未回答,刘娥又摆了摆手,慢条斯理地道:“你定是不知道的,这是去年发生的事情,京师城郭的一名妇人,被其夫醉酒后,活生生打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