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智慧再高,也不可能算无遗策,这个时候,就需要集思广益,让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取长补短,这样制定出来的策略,才会更详实更周密,更有成功的把握性。
现在会议桌上,集中几乎是当世最为优秀的谋臣名将,尽管不可能取得一致性的意见,但这些睿智的人见解俱是不凡,曹亮完全可以补遗拾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计划。
东方露出了曙光,而桌上的蜡烛已经燃尽,众人还在意犹未尽地讨论着进攻方略,显然这个方案的出炉并不会这么的顺畅,但曹亮一点也没有着急的意思,多的日子他都等了,也不差那么几了。
他站到了窗边,看着冉冉升起的朝阳,这又将是一个气晴朗的好日子,曹亮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他的目光之中,闪烁着坚毅而睿智的光芒。
……………………………………………………………………
战争的爆发几乎是一夕之间的事,沉寂了两年多的冀幽州战线重燃战火,并州军三路大军齐出,犁庭扫穴,席卷冀北。
这是继当年广昌之战后并州再次对冀州发起的进攻,但和上次有着明显的不同,上次的广昌之战,并州军目标是幽州,在冀州只是过境,双方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但这一次的进攻却截然不同,并州军发起全面进攻,意图就是要吞并冀州,吕昭得到消息之后,如临大敌,下令北部防线的各座城池关闭城门,全员守备,按照既定的作战方案积极防御,确保防线不失。
冀州的防御体系是钟会和吕昭一手制定出来的,吕昭负责北线,钟会负责南线,划归到吕昭手下的军队,多达十五万人,但吕昭同样也是有付出的,因为这些军队大部分是新募的军队,战斗力较弱,冀州战斗力较强的军队,只有吕昭原本部下的五万人。
重新划分为两大战区之后,吕昭也不得不把原先部下的两万人划归到钟会的南线去,这也算是一种妥协吧,毕竟可以换来吕昭在北线的独挡一面,不用做钟会的副手那样憋屈。
吕昭在明帝就一直担任镇北将军,就算是曹爽当政的时候,都没有动摇吕昭的地位,高平陵事变之后,由于吕昭坚定地支持司马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