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之后,汉人在操控战马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个只有一年骑龄的新兵,就可以超越以前十年骑龄的老兵,匈奴人在马背上的优势,已经是荡然无存了。
自从当年的并州之战后,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就已经不再是秘密,而是广为流传了,天下人尽皆知,就连远在塞外的鲜卑人也是纷纷效仿,自制出简化版的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来,提高了骑兵的作战能力。
蛰伏在朔方的刘渊虽然与汉地隔绝,但他一直比较关心并州那边的事情,时常派手下的人潜入到并州来刺探军情,所以刘渊甚至远比鲜卑人更早获得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消息。
对于能极大提高骑兵战斗能力的装备,刘渊当然是比较感兴趣的,只不过朔方之地资源比较匮乏,光是打造全金属的双边马镫就需要大量的铁,而魏国边塞上对盐铁的管控十分的厉害,所以完全仿制并州军的马鞍和马镫也是极为困难的事。
所以刘渊也只能是和鲜卑人一样,去制作简化版的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马鞍倒是好说,所用的东西是木头和皮革,这些东西朔方也不会缺,唯一欠缺的,只是工匠,所以高桥马鞍也没法打造地比较精致,只能是简陋粗糙一些,但实用性却远比光溜溜地骑在马背上强多了。
至于双边的马镫,做不成金属的,只能是做成用绳子和木板做成的模样,这倒是很容易地就解决了战马骑乘时候的难题,同时也让刘渊在统一朔方诸部之中,大为受用。
可以说,刘渊这些年来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拿下朔方,装备上的优势不是功不可没的,毕竟装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骑兵,那怕是简化版的,也同样有着非凡的战力,比之没有装备这些马具的骑兵具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在这一点上,刘渊也该去感谢一下曹亮,如果不是他的这项发明,刘渊统一朔方的进程还需要往后推延。
当然尽管会无限期地推延下去,但统一之势却是无法更改的,尤其是在刘渊变得强大之后,朔方各部的一统,已经是大势所趋,无人可逆了。
或许在匈奴各个小部落之间,刘渊还可以有一定的优越感,但在装备精良的并州军面前,刘渊无论如何也生不出半点的优势感来。
文鸯主动地来撤退,一万多人的越骑兵也随之后撤,所有的动作都是那样娴熟而从容,这不禁让刘渊大为感叹并州军的纪律。
但文鸯和越骑营就这么轻松地离开,刘渊自然是着实不甘心的,更何况有机会消灭一支并州军的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