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这豆子留着喂猪还不如给你试试。”龚奶奶大手一摆,准了。
她滴溜着一袋豆子,去了厨房,找了个盆,打了一碗豆子,大概300g。
一斤黄豆能做成2—4斤的豆腐,因为试一试,所以秉着不浪费的原则,她只打了300g黄豆。
看着浸泡着的黄豆,回了屋,拿了些东西。
其实是进了空间拿了盐卤,这是一大盒罐装的盐卤,按照上面的配方,一斤黄豆放8克的盐卤,一斤黄豆兑5升的豆浆。
在豆浆煮沸大开五分钟后,晾凉至80多℃,把兑30克水的盐卤放进容器内,在把豆浆沿着边冲下去,不用搅动。
那300g的黄豆,就对3000ml的水,一比一的比例,嗯,盐卤就用五六克就行,再兑上20克的水。
经过一个小时温水浸泡,豆子已经泡到膨胀,可以磨成豆浆了。
龚家有个磨盘,是从一个角落找到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的,龚爷爷也没印象了,只记得家里有这个东西,翻修这屋子的时候看见过,所以记得。
龚爸爸听了很有趣,只有去磨苞米的时候见过,还没动过手,于是主动揽过这瓷器活。
听起来3升的水兑豆子没多少就一盆,可真真磨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可观的。
龚爸爸到是磨的挺来劲,没想到推了十几圈就没了,还有些不过瘾。
烧锅,入浆,大开,冷却五分钟,冲入带有盐卤的盆里。
三四分钟后,豆花形成,表面是清水,底下是沉降的豆花。
过滤,挤掉水分,放上重物挤压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后,龚家一家人都围在豆腐前,观摩着眼前的被重物挤压着的豆腐。
龚爸爸取掉压在上面笨重的石板,“诗语啊,这就好啦?”
“嗯,爸,这就可以了,把表面的纱布揭开就行了。”
龚妈妈颤颤巍巍的把表面的纱布揭开,不禁感叹了一句,“这就好了啊,这么快。”
龚奶奶用清洗过的手触碰了一下,软硬适中,有弹性,不会太硬,这是成了。
“诗语,这不软不硬,做成功了,这自家豆子做的豆腐就是香”,浓郁的豆香在鼻尖飘逸。
满屋子都是豆腐的清香味,龚奶奶站了起来,“素珍,你去说说,就说我们家从明天起开始做豆腐了,每天做的不太多,要买的尽快来。”
陈素珍骄傲的说着,“那妈,明天几点起来,弄这个豆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