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满脑袋是汗的车夫便又努力地往前蹬着走。
那六条全是黝黑腱子肉的腿,无条件地,缓慢地继续着他们机械式展动。
几辆车的速度还没正常人疾步而行快,让人看着就着急。
但说实话,真不是他们不卖力,关键还是货物太多太沉。
这几辆三轮车上满是藤编的篓子,里面全是果蔬鲜货。
只要看几辆三轮的轮胎被货物压得吃下去不少,就知道这一趟活儿拉得不轻省,一般人可吃不消。
好在进了胡同就有树荫了,而且地方果然是好找。
因为一进胡同,南边的墙上就见了红绸结彩,按着这东西指引,几乎走完半条胡同,当看到了芸园那因为办喜事,被装饰了一层花牌楼,扎了“三星高照”彩绸的大门口,这几个车夫就知道找对地方了。
但说实话,也吓了一跳。
不为别的,他们都不过三四十岁的年纪,活了这把子岁数,还没见过这种场面。
(民国时期天津的娶亲花牌楼和悬彩)
于是乎,在这些车夫和站在芸园大门口负责迎宾的两个工作人员搭上话。
其中一位骑上自行车,负责把这些头一次来的三轮车夫往能走车的大铁门处引领时,为首的车夫就忍不住开口打听上了。
“哎,我说兄弟,你们这是什么级别的地方啊?”
“您说笑了,我们这儿没级别,就是一家带花园子的酒店,是接待外宾的涉外宾馆。”
这车夫倒是自己能脑补,自以为是的给芸园抬得挺高。
“哦,我说呢。敢情你们跟钓鱼台一码事儿啊。哎,你们门口搞这么花里胡哨的这是要搞庆祝活动迎接外宾吧?今儿是哪国的,这么大排场?”
工作人员也知道不能较真,越较真越说不明白。
“哎哟,您可真逗,那么大喜字,您没看见?这叫娶亲花牌楼。这是过去专门办喜事的讲究。而且传统婚嫁仪式都要在娶亲的大门悬彩,挂彩球、贴喜字,讲究的就像我们这样的,连花牌楼两旁的侧门和沿街院墙上也都扎彩饰、贴喜字。”
这下车夫算明白了怎么回事,甩了把头上的汗。
“哎?我还真没见过。不瞒您说,头一次开这个眼。不错,真讲究嘿。这气派要搁过去,那得说是王爷的规格。可……可这时候是不是有点不对?这大热的天儿,他怎么就不嫌热啊,谁这天儿结婚啊……”
“嗨,这您就别操心了。人家有人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