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将其命名为‘火力加强营’,那么这支部队首重的就是强大的火力支撑。
在这个时期,强大的火力覆盖几乎是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温三所部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壮大,也跟他一开始就注重火力配置有极大的关系。
同等兵力条件下,具备火力优势的一方,在战场上无疑能占到更多的优势。小鬼子在多方战场上无往不利,跟它们的火力优势也有很大的关系。
不管是国军,还是其它地方部队,跟鬼子部队相比,火力上都吃亏。手中的枪就是战场的胆,这一点,在小鬼子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
在对付火力弱于自己的部队时,它们重拳出击,打得相当的猖狂。可面对火力比它们更强的温三所部时,气势一下子就弱了三分,打起仗来也是缩头缩脑,跟个乌龟似的。
现在有了更强大的武器,火力输出比起普通的步枪来,产生了本质上的区别。
那么这个火力加强营要走什么样的路线,也是需要认真的思考。要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有效的调整。
不可能还是按照原来的班组火力配置来进行,如果这样的话,将其单独划分出来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不如将这些枪支发到作战能力突出的士兵手中,增加一定的火力点就行了。
温三最初还真是这么想的,尽管这样并不能突显AK的巨大优势,但也能让部队整体变强。只是几万人的部队,只投入一千支枪,分下去真的起不到太明显的作用。
经过仔细的思考,这才决定将其放到一起,集中起来使用。
温三的初步设想是让这个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轻便,迅捷,火力强大,攻坚迅猛,快速穿插,以及强大的切割能力。
这些特点看起来跟特战旅有些重合,但又有一定的区别。他们的适应性更广泛,不管攻击还是防御都可以投入使用,并且能发挥其优秀的武器性能。
不管是地面推进,还是山地穿梭袭击,都能快速展开,不受地形限制。
在攻击敌人防线的时候,特别是在敌我双方战场焦作,僵持不下的时候,配属一支这样的部队,可能快速打开一道缺口,建立关键节点,起到桥头堡的作用。
战术机动方面,这样一支部队可以进行快速穿插、切割,特别是在应付鬼子惯用的迂回包括战术,有绝对的压制效果。
单独出击的时候,还能照搬特战大队的战术,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关于这支部队的作战特点和要求,温三写了整整几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