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节奏的口号声中,安州士兵们整齐划一的挥动长棹划着水,如同在五月初五端午节时竞渡般,一个个竹筏正在你追我赶向前冲。
乐口处的军营是他们的前进方向,而尽可能多抓俘虏是他们的目标。
此时此刻邵陵之野已经化为泽国,水深没顶,平日里威风八面的骑兵根本就动弹不得,而熟悉水战的安州士兵,占据极大优势。
举目望去,水面上一片狼藉,活着的就是敌人,而这些可怜人基本上都是手无寸铁,全都聚集在路出水面的箭楼、高地上,黑压压一片,眯着眼睛放箭都能射中。
但这样太没人性了,战前动员时主帅西阳王说过:投降不杀,只要敌军将士不反抗,那就不能滥杀。所以此时安州士兵纷纷拿出纸皮大喇叭高声劝降:
“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考虑到方言、口音不同的问题,山南安州兵说的话内容如果太长,兵员多为北人的敌兵未必能听懂,所以劝降的口号也很简单,那就是“投降不杀”四个字。
这四个字只要不是聋子就能听懂,至于效果,那就要看实际行动了。
许多在水面上抱着漂浮物垂死挣扎的敌兵,被划着竹筏的安州兵救起,那些缩在箭楼、营栅上的敌兵见状放弃抵抗的心思,纷纷高呼愿意投降。
愿投降是好事,但万一上了竹筏来个反客为主那就不妙了,安州兵对此早有准备,拿着一扎扎粗硕的麻绳就等着捆获救的敌兵。
每个竹筏上都有十个左右安州兵,不可能让太多的俘虏坐在上面,所以他们用麻绳将获救的敌兵‘打包’,捆在一个个备好的浮筒上,用绳子连成串漂在水里。
每个浮筒实际上就是个小竹筏,能够确保三个人抱着浮筒让头部露出水面,而每个安州兵的大竹筏后面都拴着一串浮筒,‘收获颇丰’。
也有敌兵心怀叵测,假意投降待得获救后试图抢夺竹筏逃命,但都被精通水性的安州兵按到水里,再也没见露头,见着如此情形,没有多少敌兵敢乱来。
然而依旧有人在垂死挣扎,许多将领被大水围困在各处形同孤岛的高地上,不安心束手就擒,指挥部曲反抗。
发大水时,普通士兵急得如同无头苍蝇般乱窜,但这些将领带着全副武装的部曲抢占高地避水,手中武器一开始是威慑试图挤进来的士兵,而现在其中的弓箭就排上了用场。
但他们射出一箭,就有三、四箭射过来,安州兵划着竹筏从四面八方包围,借着盾牌护体和一个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