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秦淮河口,水面上大小船只往来如梭,繁忙异常,自长江上而来的大船,缓缓靠泊秦淮河口,其上装载的货物分装到聚来的小船上,由小船经秦淮河逆水而上,把货物运抵边淮列肆。
从长江上游而来的物资,维系着建康城百姓日常所需,上游巴湘、江州之地虽然已经为周国所占,但其产出一如既往运抵建康。
这是陈、周两国互市所得结果,让人口众多的三吴之地,依旧能保证粮食及日常所需的基本供应,不至于出现饥荒,导致流民遍地。
也正是因为有了互市,许多物美价廉的黄州制品得以大量涌入建康,走入寻常百姓家,为人们所熟知,从而渐渐习以为常,甚至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来自黄州的廉价日用品,充斥着建康,譬如说便宜的瓷器、纸张、竹器、木器,还有便宜得让人无法相信的铁针,以及各类小型铁器,极大降低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成本。
与此同时,也让许多人举步维艰。
产自周国黄州的布匹,物美价廉,被商贾贩到建康大量出售,使得陈国布价连年下降,而农户们自己纺织的布匹与之相比黯然失色,销路也大受影响。
自己纺布然后拿来出售,是许多家庭为数不多的收入来源,如今都已不灵了,因为手纺布不好卖。
虽然商贾们向农户大量收购麻、丝,卖给周国借以牟利,但这些奸商恶意压价,使得许多农户的收入锐减,本来就拮据的生活,受此冲击之后,变得愈发艰难起来。
而受到冲击的人不止农户,还有其他人,卢谦就是其中一名“受害者”,此时此刻,他坐在一家茶肆二楼,看着窗外秦淮河上繁忙的情景,心情低落,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一旁,侍女们正在为他备茶,石磨、小火炉、茶缶等备茶用具一应俱全。
若是以前,卢谦会亲自动手备茶、煮茶,从这些过程之中享受乐趣,然而现在心境不同了,一门心思都放在越来越不好做的茶叶买卖上,没了闲情雅致。
作为一名茶商,卢谦曾经过着不错的日子,虽然不是大富之家,但小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然而当年的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因为自从“西阳春”等新茶开始在建康出售,他的买卖就每况愈下。
西阳春,是来自黄州的茶叶,因为州治是西阳城,故而得名。
黄州,十余年前还是陈国国土,数百年来并不以产茶闻名,而如今黄州那有名的“西阳春”茶叶,或者其他名声渐响的茶叶,在建康大受欢迎,挤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