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辽东,总是能凑一些出来,王頍知道火炮的威力,也知道只要有那么二十多门专用的攻城炮,要把辽东的高句丽山城全都拔掉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接下来该怎么办。
在辽东和高句丽展开争夺战,还得拉拢或者提防北面的靺鞨各部,这要投入大量军队和物资。
如果为了斩草除根,集中大军渡海直取高句丽国都平壤,即便一战破国,朝廷还得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守住收复的汉四郡故地。
要解决一连串的问题,就得不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持续数年甚至十余年,考虑到朝廷的财政收支现状,这有些难。
为了在南中稳住脚跟,朝廷已经花费了许多力气;为了给突厥予以迎头痛击,天子都御驾亲征了,可突厥不是一下就能打败的。
现在,若是为了在辽东站稳脚跟,又调集大量人力物力,朝廷哪里吃得消?
事有轻重缓急,很明显,近期内对辽东乃至高句丽大举用兵不合适,国力承担不起,所以王頍很“识相”,没有鼓动天子下决定。
他知道天子也不会在这节骨眼上轻易下决定。
所以,为了避免暴露己方的真正实力,王頍在派兵袭扰辽东高句丽城池时,没有动用大型投石机,更没有动用火炮(就算想用,手头上也没有)。
只能不断给高句丽“放血”,尽可能消耗对方的粮食、人口,让对方应对失当,露出更大的破绽。
王頍如是想,他觉得以天子的见识,应该也能沉得住气。
眼见着秋天到来,冬天为时不远,王頍准备召集佐官,商量来年的行动方案,继续给高句丽源源不断的惊喜,如果时机成熟,他不吝于派遣船队,到高句丽沿海地区袭扰,弄得对方鸡飞狗跳。
返回城内官署没多久的王頍,却有旅顺来人向他禀报了一个消息:水师战船在辽东半岛东面海域拦截了一艘高句丽船只,船上人员自称是高句丽王派出的使者。
使者称奉命带着高句丽王的请罪表,要到长安叩见大周天子,向天子请罪。
旅顺守将拿不定主意,赶紧派人到莱州,请示王頍的意见:是扣留使者,还是让其抵达莱州,前往长安。
。。。。。。
豳州,大军宿营地炊烟袅袅,班师南归至此的周军将士们正在吃晚饭,因为距离长安已经没几日路程,所以大家都很高兴。
帐前,宇文温看着漫天晚霞,又看看此起彼伏的营帐,转身交代儿子宇文维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