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考试场地下,竟然发现了这个东西!”
“归乡考生,于客栈外发现不明包裹,打开一看,毫不犹豫报官!”
各种引人注目的标题,让宇文温一眼扫过去只觉心惊肉跳,要不是他知道报社“震惊部”的编辑是什么德行,还真就着了道。
明德年科举的第一次乡试,不久前圆满结束,没有闹出什么“科举弊案”,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群体事件,这让宇文温松了口气。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不需要他操心,而此次乡试,各总管府的考试结果已经汇总上报,宇文温最关心的一个数字,也已统计出来。
此次乡试,新科举人之中,出身名门望族(士族)的考生,占比为百分五十五左右。
也就是说,榜上有名的总人数上,士族子弟占简单优势。
考虑到参考总人数之中,士族子弟人数明显居于劣势,这个数字,更加彰显了士族子弟在学问上的优势。
再进一步推演,会试中选的人当中,士族子弟所占比例可能还会扩大,到了殿试,搞不好明德年科举第一个状元,是士族子弟。
对此,宇文温不觉得意外,他费尽心机准备了十几年,举办的第一次科举,按说要有个寒族出身的状元,如此才是个好彩头。
但宇文温愿意面对现实,知道士族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差距,不是寒族靠着十来年的突击学习就能消除的。
单靠科举来瓦解世家门阀政治,那是痴心妄想。
后世许多人一提起科举,就认为是科举断了世家门阀的根,其实这是误会,因为仅就考试而言,世家子弟(士族子弟)根本就不怕。
在这个时代,关于儒家典籍的学问和知识,总体来说是被士族垄断的,其中尤以一流士族(世家、门阀)为甚,五姓七望的子弟,有渊源家学,考明经科和史传科,考出好成绩的把握很大。
所以,即便宇文温花了将近二十年,弄出了《考试大纲》、《教学大纲》,推行“应试教育”,以削弱士族的知识优势,缩短寒族子弟和士族子弟的实力差距。
但这种差距,不是靠十来年的学习就能真正缩短的。
对此,宇文温有心理准备,他没指望第一次科举考试,就出现寒族考生力压士族考生的局面。
他不打算暗中运作,让明德年第一次殿试的状元是寒族子弟,一切就看考生们自己拼搏出什么结果。
朝廷办的科举,既然强调公平、公正,那就不会有歧视性的规定,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