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粮商设立商行,修建起仓库,收购农民的粮食并且存储。
按照传统的做法,这些粮商在开春时,就通过预购的方式收购农民还未收获的粮食,待到秋天,把购入的粮食先储存起来,然后分批外销。
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粮食集中上市时引起价格暴跌导致粮商亏本。
但粮商们在销售粮食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问题:粮商通常需要向柜坊贷款,以便有充裕资金从农民手中预购粮食,确保秋天有足够的粮食存入仓库。
其次,粮食在分批销售中,那些储存在仓库的粮食,面临着巨大的过冬后价格风险。
存粮来年出售,很可能此时的价格波动会导致粮商亏本,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未买先卖”,粮商在和农户定下粮食预购契约前,就以预售的方式,与黄州西阳的“坐商”谈妥粮食出售契约。
这样的做法,让粮商能够转移价格风险,于是,预购加预售的远期交易,便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
同理,从事麻等原材料销售的销售商,也按着粮商的办法来降低自己的经营风险。
而西阳的贸易商和生产商,同样也面临着粮商所面临的问题。
粮商、原材料供应商能通过预购、预售降低风险,贸易商和生产商自然也能。
于是他们也预估交货时的预期粮价(或原材料价格),然后以比这价格还要低的价格和销售商定远期交易契约,以避免交货期价格下跌的风险。
由于西阳贸易商和生产商的买价太低,那些商谈远期合约的粮商、原材料商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寻找更广泛的买家,为他们的粮食、麻等原料定个好售价。
一些非粮商、原材料供应商认为这其中有利可图,就先从别人手中买进远期交易契约,到交货期临近再卖出,从中盈利。
这就演变为期货投机交易,如此以来,购买远期交易契约的行为渐渐增加,促进期货交易市场的规模,由此改善了粮商、原材料供应商的收入,他们支付给农民的费用也有所增加。
于是,当期货交易所在黄州西阳成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商人,都能从中获取好处,而愈来愈越活跃的期货交易,也起到了稳定物价的作用。
还间接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毕竟许多农户没有什么销售渠道,等到秋天粮食上市时,因为要急着将收获的粮食脱手,所以不得不忍受低价,把辛苦种出来的粮食贱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