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年的发展,最新改进型“走锭纺纱机”出现,这种新型机器以蒸汽动力驱动,每台机可以同时运转一千个纱锭。
这就意味着,一台机器顶得上一千个妇女用传统的手动纺纱轮(只有一个纱锭)纺纱。
受邀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如同徐文远一样,手里拿着资料,看着这台庞然大物,看着那密密麻麻的纱锭,只觉有些难以置信。
按照林有地的介绍,如今全国各地,使用或者即将使用的走锭纺纱机基本型以及改进型,其累计的纺纱能力若以纱锭数量计,已经有四百万个纱锭。
这意味着,有四百万个家庭妇女被机器取代,告别了在家纺纱的生活状态。
男耕女织的生活,“女织(纺纱织布)”已经一去不返。
但是,新的“女织”已经出现,那就是各地纺织工场雇佣的女工,其人数逐年快速增长。
自明德元年以来,麻纺行业发展很快,与此同时,棉纺行业的增长速度更快,到了现在,根据织造司的统计,去年一年棉纺行业的营业额,已经超过麻纺行业营业额。
棉花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尤其在陇右地区,棉花种植园数量及规模的增长速度,位居天下首位。
不过,棉纺和麻纺并不是简单的取代关系,棉纺虽然压麻纺一头,但两者却能共存,因为诸如苎麻布、麻绳等麻纺织制品,依旧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中原各地麻种植历史悠久,虽然有不少地方改麻种棉,但麻田面积依旧在保持明显增长。
所以,中原的纺织业,有了棉纺、麻纺这两条腿的支撑,已经开始快速奔跑,由此造成了一连串的影响。
尤其是棉、麻的纺织,因为有了走锭纺纱机这种饕餮巨兽,不停的吞噬大量棉、麻,所以反过来刺激了棉田、麻田的开垦、种植,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巨大的用工需求。
各纺织工场,需要大量女工来操作越来越多的纺织机器,为此,工场主们给女工开出了平均每月超过两贯钱的工资。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男丁给人帮佣,月工钱不过一贯,而一个柔弱的女子,到纺织工场“上班”,稳稳每月收入两贯。
若是熟练女工,收入还要高。
所以,即便在纺织工场上班很辛苦、很累,容易落下胳膊易脱臼等毛病,又要长期在纺织工场吃住,依旧有许多人家让自家未婚女儿甚至已婚妻子到纺织工场上班,挣钱补贴家用。
当棉麻收获季节到来,就是纺织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