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县中,天色阴沉,乌云低垂,仿佛连天空都为张苞的骤然离世而蒙上了一层哀伤的阴霾。
太子刘嗣坐在县衙的大堂内,面容凝重,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震惊与悲痛。
他的身旁,丞相诸葛亮一身素衣,眉头紧锁,手中轻摇着羽扇,却也难掩心中的沉重。
张苞之死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两人心神俱颤。
张苞竟然在关键时刻倒下了,这无疑给原本就复杂的战局增添了几分变数。
“丞相,张将军之死,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太子刘嗣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挤出来的一样。
“堆砌在函谷关的后勤辎重,本是我们围困洛阳的杀手锏,如今却成了魏军的救命稻草。”
诸葛亮轻轻点了点头,羽扇在手中缓缓摇动,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张苞的辎重足以支撑魏军在洛阳撑过一年,甚至更久。这一年里,世事难料,魏军或许能找到破局之法,也或许会有其他势力介入,战局将变得更加复杂。”
大堂内陷入了一片沉寂,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太子刘嗣起身,在堂内踱步,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心上。
他的目光不时扫向挂在墙上的地图,那上面标注着洛阳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战略要点,每一个标记都像是一道难题,摆在他的面前。
“撤出洛阳,继续以围困之策,虽可保留实力,但魏军有了辎重,便如虎添翼,我们之前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太子刘嗣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
“但若是不撤回,洛阳城坚壁厚,魏军又有张苞的辎重支撑,我们难以攻下,长此以往,士气必受影响。”
诸葛亮闻言,轻轻叹了口气,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
“太子殿下,此局确实棘手。但战争之事,从来就没有万全之策。我们只能根据当前的形势,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太子刘嗣停下了脚步,转身看向诸葛亮,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
“丞相,你乃我军之智囊,你可有何良策?”
诸葛亮摇了摇头,羽扇轻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殿下,此事关乎大局,非同小可。臣以为,我们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权衡利弊。但最终的决策,还需殿下定夺。”
太子刘嗣闻言,沉思片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