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放牧的地方,就让它放牧,能创造的收益是很高的,强行开辟成耕地,只会事倍功半,并不能得到太多的利益。”
妘载在沙盘上给姬弃指了几个地方,其中一个就是泾水和洛水中间的这片地区,这片地区,在战国时代,是泽卤之地,后来一个叫郑国的韩国人给秦国开凿了一条水渠,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国渠了,引泾水注入洛水,灌溉了四万余顷良田,于是关中为沃野....
这片地方,这个时代虽然比战国时代要好一些,但也没好太多....只是少了两千年的盐碱积累而已。
郑国渠的使用时间并不长,似乎百年之后就已经不太好使了,但是问题不在于此,因为后来很多大朝代都对它进行过重新疏通,并且在这片地方继续加开水渠。
汉代在此开白公渠,唐代又开三白渠,宋代开丰利渠,元代开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包括新中国的泾惠渠,这条水渠的其中一部分就是郑国渠的遗址。
“渭南地区的水神和很多部落反对洛南的施工,就是因为怕我们施工的时候,破坏了他们的利益,但是圈地圈水,只会导致洪水的暴发,以及部分地区的恶化,同时带来的还有很多不可控的风险,譬如有些人乱改河道,不顾地势疏导....”
妘载向姬弃诉说这些事情,大倒苦水,说自己在这的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阻挠啊!
他们天天在渭南游行,让我每天吃饭都少吃了一口。
“我少吃一口饭不要紧,但是每个人都少吃一口,就会导致工地的进度拖慢,工地的进度拖慢,就不能及时治水,不能及时治水,就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粮食,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粮食,就会让这片地方的地质灾害越得不到控制.....”
“所以我不是为了这一口饭而告状,我是为了全中原地区的人民幸福在告状!”
妘载总结了一句话!
总有刁神想害我!
姬弃被说的半晕,但还是很严肃的记了下来,并且答应了妘载,要上奏于帝,惩治那些在渭南搞反施工游行的“刁神”。
而对于妘载所说这块地方,姬弃也显得非常有兴趣,他甚至思考了一下,觉得如果妘载这个“奇观”建设,真的能达到妘载所说的情况,那么周部落可以第一时间前去开垦土地,然后使劲搞一搞粮食生产。
周部落在这个时期还是很擅长粮食种植的,后来荒废了这门手艺,改成半游牧,是因为不窑在夏朝丢官,带着部落人民前往戎狄区居住,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