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料,也能出得其钱。
既然不差钱,那么追求质量便是唯一的要求了。
想到此处,秦淮挺了挺胸膛。
一旦他决定了要做的事情,断然要做到极致。
所以当下,自然是先系统的了解这些传统技艺,以及传统技艺背后的守艺人。
“我立刻来一趟。”
秦淮挂掉电话,跟商雅说了一声,便开始换鞋,换上正式的衣服,准备出门。
商雅则像一个贤惠的小妻子一般抚平秦淮肩膀、后背的褶皱。
当然,会趁机揩一点油,还一本正经的板起俏脸。
“早点回来。”
听得商雅温柔的话,秦淮眼神宠溺,点头,揉了揉商雅的秀发,转身出门。
……
……
车程一小时,秦淮来到金陵省民间艺术家协会。
“秦先生终于舍得回我们协会了,请进。”
理事会秘书长得知秦淮要来,不知道有多高兴。
早嘱托助手盯紧,见秦淮来了,第一时间在门口迎接,嘘寒问暖的把秦淮拉进办公室。
“这是金陵省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资料。一个不落,请过目。”
秦淮道了声谢,翻开表格材料。
一共十六项传统技艺,每一项技艺都有一位到两位代表人。
表格材料中,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都写得清清楚楚,还有该项技艺的详细资料。
秦淮浏览得颇为认真,逐字逐句,五官凝肃,一丝不苟。
……
“秦先生,实不相瞒,过去几十年,各项传统技艺的传人几乎没有什么交流与合作……秦先生若能促进,对传统技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秘书长眼神渴切。
有些偏门的传统技艺,除了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得到一些补贴,就再也没有后文了。
有些继承者已经年过古稀,完全找不到愿意学习的徒弟。
如果该继承者撒手人寰,恐怕一项技艺就成了最后的绝响。
秘书长忧心忡忡。
外省还有一项簪纸花的传统技艺,如今凄凉到,只剩下一位八十岁的老先生还在坚持了。
想教徒弟都力不从心!
唉。
提及这项技艺,哪怕是业内的人,都未必听说过。
这说明在传统技艺的宣传推广方面,做得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