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青年才俊,留在长乐宫做个卫尉,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与其在长乐蹉跎时光,倒不如跟在太子身边,好生历练一番;”
“说不定日后,朕卧榻弥留之际,也会和先帝那样——紧紧握着太子的手说:事有轻重缓急,可由程不识为将……”
自嘲一语,惹得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稀稀拉拉的附和轻笑;
却也惹得申屠嘉、周仁等老臣,不由得湿了眼眶。
——大家都觉得天子启是在开玩笑,是在以这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太子,以及程不识这个中盾卫的认可;
但只有这些老臣知道:天子启这话,并不是玩笑。
至少并不全是……
“前些时日,朕一时气急,言语惹恼了母后。”
“过去这段时日,太子也甚少去长乐。”
“——虽然是因为假节奔赴前线,但也终归是没有尽孝于东宫,母后对我父子二人,都颇有微词。”
“正好,借着今日,太子走一趟长乐;”
“安抚东宫,代朕尽孝于太后膝下的同时,亲自和太后说说程不识的事。”
“想来太后,也不会对我汉家的太子储君吝惜人才,强留程不识,继续做长乐卫尉?”
天子启有了决断,刘荣自也只得躬身领命,对于天子启这番安排的意图,也当即心领神会。
——修护东宫太后和西宫天子启,以及太子刘荣之间的关系。
至少,也要保证明面上过得去,别让人背地里戳天子启、刘荣父子俩的脊梁骨,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子不孝母,孙不孝祖’之类。
刘荣自也认为理应如此。
原本还打算和薄皇后、母亲栗姬,来和天子启说说‘不急着废后另立’的事儿,如此看来,倒也可以直接去和窦太后去说。
如是想着,刘荣便再度提起笔,开始专心致志的记录起朝议内容,以及自己对每一个议题,乃至每一个发言的心得。
许是看出刘荣心知‘木秀于林’,无意再多出风头——后续的朝议内容,天子启也没再关注刘荣,只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议题之上。
随着最后一个议题——衡山国的赈灾事宜,在公卿百官的一致认同下得出结论,这场朝议,便也来到了尾声。
却不料突变横生!
御榻之上,天子启刚把最后一卷竹简卷起,丢在脚边的木箱内,殿门外,便响起郎官高亢的唱喏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