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首席的心思似乎是很好懂的。
还能怎么样?这厮也急了呗。
呼啦啦半个郡就打下来了,再呼啦啦半个郡又打下来了,那个知世郎好大名头,呼啦啦败了,吓了人一大跳,然后呼啦啦又莫名其妙得了半个郡,地盘更大了……你让后方枯坐的人怎么想?
是不是非要等着有一天人家单通海单大郎回来,带着十几万甲士,然后在城下嘴一歪,说今日天凉了,咱们是不是可以换个首席了?那龙头也别设了,什么大头领也别做了……然后这些后方的人就只能靠边站了?
所以莫说魏道士,徐大郎这群人蜂拥而至,不也是一个意思吗?
至于张行这里,之前确实有明确想法或者说法,那就是近畿诸郡能不碰就不碰,天塌下来让个高的去顶,这边老老实实铺好路,夯实基础,等待革命低潮,老老实实跑路,保留一份革鼎天命的火种,等待大势再翻覆回来,再做好大事。
但是,这不是情势已经改变了吗?
首先,时间在流逝,距离九月举义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你能躲的已经尽力躲了,而该来的恐怕也就要来了,这个时候你还继续装低做小又有什么用?
占了快五个郡地盘的不是你们黜龙帮?东境最大的反贼不是你们?真以为朝廷里都是糊涂蛋,只拿裹挟的人数看谁是最大的反贼?
说不定到时候来个什么懂行的一卫大将军,一看这边在授田,行了,就你黜龙帮是心腹之患了,先弄死你们再说。
所以,继续保持克制,未必就能挡得住大魏的铁锤从天而降。
其次,自九月举义至于眼下,所有的情势都在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阶段,确实是人心长草的阶段……而你想提高抗打击能力,低调深耕固然是个法子,可趁势做大不也是个法子吗?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此之时,天下迸发,人人反魏,有些事情,你不做,自然有别人做,而别人做了,只会让自家人埋怨你误了时机。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那才叫本末倒置呢?
莫忘了,当日张李二人为什么要同意举义……这举不举、干不干,轮得到他们两个龙头说话?
所以,只能疏导,只能乘势而为。
众人各怀心思,一起随张行张大龙头转入郡府后堂,张龙头和魏首席自然上座,徐大郎居左手,周行范居右手,又有鲁氏兄弟和济阴本地的几位头领依次排开。
接着,就奉上了多放了许多姜的鱼汤上来,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