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找个皇室成员登基继位已来不及了,而且很容易因为扶植谁、而继续内斗。
朝中诸公权衡利弊,以新任内阁首辅、武臣勋贵,共组文武二相,仿照周朝的周定公、召穆公“共|和”,以共|和制暂领朝廷军国大政。
首先京师守备主帅就派人渡江谈判,提议起义军保护皇城、朱家宗社、皇陵、平民,条约签订后,京师守备献城。起义军
答应了要求。
于是京师投降,二相及部分大臣皇亲国戚,率京营南逃。他们直接跑到了广州,此乃大明的工业贸易重镇之一,然后在北边各处要地派兵布防。
这时候的明朝执|政者,应该已经见识到了大帝国崩溃时的可怕局面,缺乏缓冲与释放机制的王朝结构、过于呆板的体系,在崩溃时的毁灭性破坏。他们大概知道错了,天下已乱,如果再不改变,必将众人一起抱团赴死、或苟且偷生,无人能幸免。
四川等地仍在观望,卫国公府韦家在四川,在军界威望很大;还有从北|京布政使司逃到了四川,投奔韦家的王家,也是有名望的家族,而且与很多勋贵有联姻关系。
海外的海军基地、西美区、澳区也没有发声。
共|和二相打算拉拢这些势力,然后北上与叛军会战。当然起义军也是这么想的,他们也想拉拢剩下的精|锐部队和势力。同时双方在南方各地大战,进展缓慢。
因为官军选择地利,修建了战壕工事,调集了大量炮兵和初代装甲车驻防,这样的战场简直就是绞肉机,很难短时间分出胜负。战争烈度逐渐降低,双方都开始了此消彼长的拉拢离|间。
朝廷方终于利用西方的战事、举起了民族主义的大旗。这是把双刃剑,以前朝廷就详细分析过利弊,但这时候管不了那么多了。
当时欧洲已打成了一锅粥,德益志与法国正在鏖战;德国的盟友奥斯曼参战后,却首先向矣及明国辖区大军压境,把明国拉入了战团。
二相政府向海外军镇发出了军令电报,命令就近的军港增兵矣及。当时南方的二相政府辖区内,工业能力大减,前线军需弹药库存严重不足,但二相政府依旧派出船队,向西线战区运送大批军火,以保住大明的势力范围。
一直以来明朝廷为了防止海外军力分疆裂土,军镇是造不出弹药武器的、更别说要求工业链更多的复杂重武器,所以海外军备全靠本土供应。
政府的一切公告都开始宣扬民|族主义,以及大明的世界势力范围不可丢失,并且做出了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