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字,”胡老三拿起纸张,艰难的读了一遍,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随即又细细读了一遍。
他边上的众乡亲看着他的表情,越看心越凉。
普通百姓一提到契约就会想起卖身契之类的东西,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官员与百姓签契约,多半没什么好事。
“胡三哥,这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是不是很刻薄?”
“这大概是卖身为奴之类的契约吧,要是实在太苛刻,不如胡三哥带领咱们再回淮南吧。”
“收成按官四民六分配,这是真的?”胡老三没有理会乡亲们,反而问韩浩道:“而且以户来算,按人口给我们租种田地,一租就是百年?”
其实官四民六的分成也不低,只不过有外面的官六民四作比较,已经算是很低的了。
众乡亲听了,一片哗然,这听起来好像比外面传言宽容的多啊。
首先,分配比例是倒过来的,民拿大头,官拿小头。
其次,田地一租就是百年,那跟把这些田地白给他们了有什么区别?
毕竟谁能活到百年之后?
一帮人七嘴八舌提出心中疑惑:
“按人口给我们分配田地,孩童算不算?老人算不算?”
“给我们分了田地之后,是不是我们想怎么种便怎么种,官府不加干涉?”
韩浩指着契约,笃定道:“这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无论男童女童,老翁老妪,只要家里有出气的,每人均可分得十亩田地。
至于田地分给你们之后,你们如何耕种,官府一概不管。
只不过,将来分成却并非一成不变。
如若每亩地产出三石粟米,按官四民六分配。
若低于三石,每低一石,则每亩多交官府一钧粮。
若高于三石,每高一石,则每亩少交一钧粮,以此类推。”
刘平当时就琢磨,虽然籍田上地广人稀,但是也需要鼓励大家多产出粮食,亩产三石粟米是汉末平均水平,产出越高,虽然看似有所减免,但是实际上官府收到的粮食反而更多了。
韩浩继续道:“另外,官府鼓励大家垦荒,开辟出荒地所产出之粮,官府只征收一成。
这下都听明白了吧?听明白了就赶紧签。”
白送给流民田地,以五口之家来算,可分得五十亩良田。
即使按平均亩产水平,也可收一百五十石粮,交了官府后,一户净剩下九十石粮,过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