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到县都有官方负责科举的官员,省内有提学官,州府有府学教授、州学教喻、县学训导等等,再加上地方主官往往还承担科考的主考官,此外民间还有各类府、州、县的学校、社学、书院和大量的私塾存在。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科举才能成为覆盖整个国家选士的方式,读书人也能通过科举一步步从童生、秀才、举人考到进士,最终鱼跃龙门当上官员踏入仕途。
但武举就不同了,武举可比不上普通的科举,武举在民间根本就没基础,之前朝廷所进行的武举名义上是武举,实际上只不过是从勋贵子弟和将门子弟中挑选人进行考试罢了,所考的内容也很简单,除去普通的文章外,就考弓马骑射和兵书谋略,考试并不严格,就算中了武举无非一个名义罢了,根本就没太多的用处。
一个阶级如果没有基础那么这个阶级就失去了未来,大明的文武为何会一直文官强压武将一头,除去土木堡之变后大量勋贵中坚战死,军中失去了强力支柱外,还有文官因为科举的缘故有着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和人才因素。
相比文官,武将却没这个优势,再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国勋贵一代不如一代,后续乏力,当然比不上人才济济的文官集团了。所以兴建军校,推动武举是极其必要的,朱慎锥可不想等自己百年后大明继续沦为之前的模样,这对他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改变大明文武情况,收归大明军队为皇帝掌控,朱慎锥还要通过这个方式把勋贵和武将集团和皇室捆绑在一起,利用他们巩固政权。另外培养后续人员也是重中之重,要不然就算现在朱慎锥做到了,等以后老一辈人离世依旧会产生青黄不接的情况,武学或者说军校就是为这个来准备的。
更重要一点朱慎锥还准备把皇室子弟包括太子也送进武学中学习,以后大明皇帝的皇室子弟必须入武学按部就班学习毕业,等毕业后再以下级军官的身份进入军队服役几年。
这种方式西方国家做的很好,皇室成员入伍的效果极佳,作为帝国的继承人,哪怕是亲王、郡王、奉国将军、辅国将军等宗室后人,未来当米虫享乐的情况将不复存在,大明皇室以后不养米虫,这个规矩将从朱慎锥这里开始,皇室和勋贵不进武学,不入伍服役就没有资格继承爵位,除非你自愿放弃爵位,那么同时继承人也会按照规定进行更换。
这也是朱慎锥针对皇室继承权和勋贵爵位继承权的另一个硬性要求,未来等武学正式建立后会逐步推行,最终形成制度。如此一来,无论是大明皇室还是勋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