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炮弹制作相对容易的型号。
当然了,海军对75毫米炮还是挺满意的,射速快,后座力小,只有我欺负人,别人欺负不到我。
此外由于122榴弹北海镇目前还无法生产,导致赵新每次都要耗费巨资采购,所以北海军迫切需要开发出一款对于本时空而言的重型火炮。
经过对另一时空一战和二战期间的各口径榴弹炮的数据进行对比,最后赵亮提议仿制LeFH18/40型105毫米榴弹炮,使之成为今后二十年里北海军炮兵的主力装备。此外,75毫米炮将逐渐退出前线支援火力,各团配属的炮连也将全部换装82迫。
说起另一时空德国人生产的105毫米榴弹炮,早期型号非常沉重,连同弹药车在内,至少需要六匹驮马才行。后期的衍生型leFH18/40就不同了,除了更高效的炮口制退器減小了后座力,炮管也被安裝到了75毫米Pak40反坦克炮的炮架上。新的炮架減轻了炮身的整体,射速也有所提升。
此外105毫米榴弹炮的生产量很大,在另一时空无论是私人还是博物馆都有收藏,买个两三门拿回来当样品很容易。赵新甚至还花了一大笔钱,搞到了德文版的全套设计图纸。
能给自己省钱,而且还是省大钱的事赵新当然欢迎。要知道如今的122炮弹每一发都是他用黄金换来的,不光心疼,还肉疼。
不过他也很清楚,从75毫米跨越到105毫米可绝不是把炮管子变粗那么简单,此外炮弹问题始终是摆在军工联合体面前的一座大山。
制造炮弹跟子弹不同,子弹的弹头和披甲工艺都是通过机器自动完成,炮弹则是要从制造钢坯开始,前后历经三十多道的机加工,然后才能进行火药和药筒的装配。
这中间除了车床、刀具、夹具、量具统统要自行制作,连加工用的油基切削液供应系统也要自行制造。切削液和凡士林都属于大规模消耗品,必须得自己制造出来才行,光靠赵新买那钱得海了去。
于是从三年前开始,赵亮领导的军工联合体就开始挖空心思的研究如何翻越这座大山,另外张波的石油系统和方华的化学实验室也开始着手油基切削液和凡士林的生产。
赵新在买炮弹样品的过程中,意外的搞到了一份20世纪初期生产炮弹的影像资料,这让赵亮大喜过望,于是便让兵工厂的一大群技术工人天天看,一点一点的分析其中每一个步骤和使用的车床工具和夹具,确定工序步骤。等大家看的差不多了,赵亮又把这些工人分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