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
狄进由宣德门入,在内侍的引领下,走了两刻钟,抵达垂拱殿外。
等待片刻后,一声宣召,狄进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正式入殿。
来到殿中,珠帘之后,两道各有意味的目光投了过来,狄进恍若未觉,到了正中停下,作揖行礼:“臣狄进拜见太后,拜见官家!”
首先是一道苍老而威严的声音传出:“狄卿家来了,赐座!”
其后是一道年轻而温和的声音传出:“狄卿劳苦功高,快坐下!”
“谢太后!谢官家!”
内侍将圆凳稳稳地搬来,放在身后,狄进再度行礼,坐了下来,头抬起,眼神平视前方。
太后刘娥与官家赵祯各自坐在椅上,二人并立,未有先后。
明道。
日月并。
名副其实。
不过哪怕透过珠帘,看不清面容,狄进也能感受到,太后已经苍老了许多。
今年是明道元年,历史上的明年三月,就是刘娥病逝的日子,现在这个世界说不准,但想来差的也不会特别大,甚至提前都有可能。
毕竟历史上的刘娥固然有着八大王之类的掣肘在,但大权始终是握在这位执政太后手里的,仁宗瑟瑟发抖,根本不敢跟这位从小对他极为严厉的大娘娘抗衡。
而现在的赵祯,则有了好几重心态转变。
最关键的是迎回了亲生母亲,如今的李太妃,这对于年轻官家在心态上的振作,是极为重要的。
一旦心理上不再深深畏惧那位大娘娘,转而学习其长处,哪怕赵祯还无法与刘娥的老辣比较,却也远远不是那个性情仁顺的少年天子可比了。
此时赵祯就热切地看了过来,既不掩饰看到狄进回朝的欢喜,又无迫不及待的急切,很能稳得住阵脚。
刘娥就更稳了,审视的目光打量了一下,缓缓开口道:“河西路新归,无论是贺兰山下的战马良驹,还是番部羌民的归顺安定,老身都有许多疑虑,如今狄卿终于回来了,可否为老身释疑?”
狄进道:“请太后垂问。”
“好!”
刘娥开始询问,不仅是奏本上的,更有诸多细节。
狄进声音朗朗,对答如流。
当刘娥的中气问到不足,语调明显低沉下去,殿内的问答终于停下。
无论是她,还是赵祯都很清楚地意识到,那份奏章绝对是狄进亲笔所写,不是他人代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