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战役打下来,刘邦也大概明白:和来去如风的匈奴人打,除非绝对的实力碾压,否则,没个十几二十年,根本就分不出来胜负。
考虑到彼时,关东异姓诸侯还各怀鬼胎,汉室内部暗流涌动,汉家本身又是建立在废墟之上,百废待兴。
说白了,就是即便打得过,也完全耗不起。
考虑到这种种因素,刘邦最终决定退让一步:与匈奴人握手言和!
在握手言和——即‘结盟’的同时,明确以长城为汉匈双方分界线,并行和亲稳住匈奴,好为汉家处理内部问题,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和战略空间。
以上,就是汉匈平城战役最精简、最通俗的总结概要和复盘。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平城战役,汉家没输;
非但没输,还多少占了点便宜!
若非自己内部有问题——有异姓诸侯需要处理,且汉家急着进入稳定发展期,平城战役甚至很可能继续打下去,而且绝非匈奴人想握手言和,就能就此打住的!
就这么一场战争,汉家无论是在社会舆论,还是在史料记载上,都从不曾有只言片语提及‘没输’‘占了点小便宜’之类的字眼。
非但没有实事求是的给出‘小胜’的结论,反而营造出了举国上下屈辱、悲愤,后世子孙、君臣张口闭口‘白登之耻’的悲观氛围。
究其原因,不外乎对华夏文明而言,这样一场平城战役,根本没人有脸说汉家打赢了。
自太祖刘邦身陷重围,被狄酋掌握生死的那一刻起,汉匈平城一战,就已经是汉家铁输,区别只在于输多还是输少的问题了。
——若是白登之围后,平城战役直接结束,那汉家就是满盘皆输,面子里子都丢了个干干净净!
按照战役后来的实际发展,汉家也仅仅只是找回了些许面子。
毫不夸张的说:就算白登之围后,汉家上下知耻而后勇,直接逆推到龙城,把胆敢兵围太祖的冒顿单于砍了!
把人头拿回长安游街示众,再拿去祖宗庙宇祭奠一番——对于汉家而言,也根本算不上‘平城战役大获全胜’;
而是只能算作‘大仇得报’‘耻辱得以洗刷’。
说直白点,就是打平了。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华夏民族要脸。
但凡丢了脸,华夏民族就不会觉得自己还有机会‘赢’;
只有让对方也丢了脸,甚至是为羞辱自己付出代价——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的代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